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12篇
  免费   8587篇
  国内免费   4377篇
耳鼻咽喉   647篇
儿科学   1266篇
妇产科学   522篇
基础医学   4941篇
口腔科学   1672篇
临床医学   10363篇
内科学   6987篇
皮肤病学   775篇
神经病学   1660篇
特种医学   30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7290篇
综合类   22147篇
现状与发展   22篇
预防医学   9871篇
眼科学   980篇
药学   10244篇
  111篇
中国医学   7568篇
肿瘤学   3644篇
  2024年   196篇
  2023年   1043篇
  2022年   2544篇
  2021年   3273篇
  2020年   2873篇
  2019年   1558篇
  2018年   1685篇
  2017年   2276篇
  2016年   1721篇
  2015年   3293篇
  2014年   4302篇
  2013年   5253篇
  2012年   7221篇
  2011年   7625篇
  2010年   7193篇
  2009年   6388篇
  2008年   6599篇
  2007年   6347篇
  2006年   5500篇
  2005年   4372篇
  2004年   3072篇
  2003年   2591篇
  2002年   2029篇
  2001年   1732篇
  2000年   1406篇
  1999年   600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63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3.
4.
5.
6.
尽管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但需要进一步优化。脂质纳米粒(LNP)-信使核糖核酸(mRNA)递送系统作为一种非病毒性基因载体运用于CAR-T细胞治疗研究中,一方面通过LNP将密封蛋白-6 mRNA靶向递送至抗原提呈细胞,从而实现抗原提呈细胞辅助性增强密封蛋白-6靶向的CAR-T细胞的功能,以进一步诱导对实体瘤的清除;另一方面,通过LNP将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CARmRNA靶向递送至T细胞,实现体内FAP靶向的CAR-T细胞的制备,以通过阻断心脏纤维化过程达到治疗急性心肌损伤的目的。在CAR-T细胞研究和治疗中,LNP-mRNA递送系统具有不与细胞基因组整合、价格便宜、毒副作用小及可修饰等优点,亦存在蛋白瞬时表达导致调控细胞功能的持久性不足及制备等方面的技术局限性。本文综述了LNP-mRNA递送系统及其在CAR-T细胞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某跨区域医联体核心医院的运行效率进行评价,以不完全契约理论为分析视角探讨影响因素,为深化医联体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2021年核心医院相关数据,采用DEA数据分析方法,计算运行效率变化情况。结果核心医院各项投入明显增加,医疗业务产出同步增长,医院运行效率经历了动态波动后持续向好。结论通过构建管理共同体,逐步优化契约,争取医保政策支持,合作共建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8.
9.
10.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生物大数据信息分析、分子病理检测和人工智能辅助病理诊断等技术进步及其应用, 临床医学发展迈向精准诊疗时代。这一时代背景下, 传统诊断病理学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正在向"下一代诊断病理学(next-generation diagnostic pathology)"迈进。下一代诊断病理学以病理形态和临床信息为诊断基础, 以分子检测与生物信息分析、智慧制样与流程质控、智能诊断与远程会诊、病灶活体可视化与"无创"病理诊断等创新前沿交叉技术为主要特征, 以多组学和跨尺度整合诊断为病理报告内容, 实现对疾病的"最后诊断", 并预测疾病演进和结局、建议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反应, 形成新的疾病诊断"金标准"。未来, 需要激发病理学科创新活力, 加快下一代诊断病理学成熟和应用, 重塑病理学科理论和技术体系, 发挥诊断病理学在疾病"防、诊、治、养"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促进临床医学进一步发展, 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